4月21日,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。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指出,大学、中学和小学的人才培养任务是不一样的,基础教育,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,核心是打基础。 “在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过程中,我们特别重视学生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。”申继亮特别提醒,在义务教育阶段,不要简单给孩子贴标签,认为哪个孩子将来就一定是数学家或化学家。在这一阶段培养创新人才,要注意尊重学生个性,发掘学生潜能,培养和激发他的好奇心。申继亮说,专业知识、专门技能的学习,需要到更高学段去落实。 此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,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设计。从课程理念的确立,到内容的选择和实施方式,每个环节都贯穿了相关思考。
申继亮介绍,首先,是强调学科实践,也就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,去经历问题发现、问题解决的过程。“为此,我们规定每学科拿出10%的时间开展实践活动。” 二是强调综合学习。任何一项创新、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不仅仅靠单一知识、单一学科,一定要有知识的综合运用。这次修订,特别强调了综合学习,提倡主题式、项目式、单元式教学。 三则是强调评价改革。申继亮表示,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。对学生的评价,不再局限于考多少分,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、学习方法、思维方式等进行跟踪,及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。(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)